的回应说:
“李都督尽管放心!只要这封奏疏御前,你就是全京师这个月最闪亮的大臣!没有人能抢走你的风头!”
在历史上,李如松属于万历的“爱将”,往往是领兵征伐的第一选择。
林泰来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如松是怎么做到的,或者还是别有机缘。
但既然知道这个大趋势,就可以助推一把,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李如松简在帝心。
在结交未来李大将的同时,又让李大将欠了自己人情,这就叫因势利导。
反正也没付出什么,只要李如松以后不是白眼狼,这波就不亏。
从这个角度想,把“福利”送给李如松,似乎比送给王家或者申首辅的收益都大。
在明亮的烛光下,李如松反复看了好几遍刚写好的奏稿。评估完毕后,终于下定了最后决心,明天就往昌平行在送!
因为在这奏疏的内容里,除了无脑称赞大峪山位置和永陵有对称美之外,没有其他什么可能出格或者引起非议的东西。
就算达不到林泰来所吹嘘的神奇效果,最起码也不会有多大负作用,政治风险其实并不大。
林泰来倒是无所谓,这么大一个京师,这么多的长安名利客,他就不信这份福利送不出去。
王司徒不要,还有你李如松;如果你李如松也不要,那还有别人!
如果林大官人现在是个官员身份,那就亲自独吞福利了,连升三级也不是梦。
但很可惜,他林泰来现在没进入主流官场,就算独吞福利,也达不到利益最大化。
皇帝也没法直接赐给林泰来一个进士功名,然后提拔重用。
至于其他不需要功名的非主流的传升官,志向远大的林泰来绝对不想要。
到了第二天,李如松便派人去昌平天寿山送奏疏。
在这个时候,京城上层政治人物的焦点都在天寿山。
天寿山既是指山峰,也是皇家陵寝区域的一个代指。在这个区域里,除了天寿山主峰,还有很多支脉山峰。
天寿山这里建有行宫,以供皇帝前来谒陵、勘察时使用。
近几日,当今万历皇帝就在这里考察,还有一大帮子朝臣扈从皇帝。
此时万历皇帝已经按礼法规矩,谒完了成祖的长陵、爷爷世宗的永陵、父亲穆宗的昭陵。
然后又亲自在大峪山勘察了一圈,心里还是纠结。
有爷爷嘉靖皇帝的例子在,万历皇帝并不相信修道长生。
他只在意两点,一是活在当下,享受生活;二是死后安息,继续享受。
所以他对自己的寿宫非常重视,结果越是重视,就越是难以做出决断。
其实万历皇帝当初对大峪山这个地方还是挺满意的,不然也不会在两年前选为寿宫预定地址了。
但架不住总有人说这个地方不好,这就让万历皇帝心里感到腻歪了。
在自己的后事问题上,万历皇帝也不敢任性,万一这个地方真不好呢?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寿宫之争(中)
皇帝本人都这么纠结,当寿宫这件事演化为政治斗争后,被卷进来的大臣就更闹心了,首辅申时行就是最闹心的一个。
两年前选定大峪山的人,原礼部尚书徐学谟,而徐学谟则是申首辅的亲家。
而现在申首辅最大的政敌,也就是反张居正魔怔人组合、当朝三红人李植、江东之、羊可立,一直在拼命诋毁大峪山,并想借机拉申首辅下马。
扈从万历皇帝到天寿山的申首辅,虽然内心很烦恼,但表面仍然从容,并兢兢业业的阅览各方奏疏。
今天翻看奏疏的时候,看到了宁远伯世子、巡捕都督佥事李如松的章本,主题也是论寿宫的问题。
申首辅内心没有什么太大波动,李如松这奏疏的内容看起来平平无奇。
就是换着花样说大峪山好,站队表达一下对大峪山方案的支持。
在申首辅眼里,李如松这奏疏更像是故意蹭热点,跑过来刷存在感的。
不过好在也是支持大峪山方案,这就有点利用价值,申时行便将这本奏疏收藏了起来。
另外让申首辅感到疑惑的就是,李如松的奏疏里,提到了“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武举人林泰来”这个名字。
好版主